责编:陈凯欣
2025-04-29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
AI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流程
2024年,中国银行业掀起一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热潮。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快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应用,在授信审批、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以某国有大行为例,其在年内上线了168个金融大模型应用场景,员工使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授信审批领域的智能财务分析系统将原本耗时数小时的财务报表分析压缩至分钟级别,显著提升了业务效率。
其他机构也在积极探索"AI+金融"的发展道路。招商银行推出国内首个银行业开源百亿参数大语言模型,并在全行范围内实现了超过120个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工商银行则发布了自己的千亿级参数金融大模型,为20多类业务提供智能化支持。
平安集团将全面数字化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在AI技术迭代和应用方面寄予厚望。据内部数据显示,目前集团员工每天调用AI模型次数已达到25万至30万次,广泛应用于办公辅助、编程支持等多个场景。肖京博士认为,AI大模型的应用将推动金融行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在组织架构方面,交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数字金融委员会,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对相关部门进行了优化升级。浙商银行更是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大模型、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究。这些机构均在招聘中重点吸引具备AI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纷纷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某国有大行2024年末算力规模达到507.7 P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有效支撑了各类智能应用的运行需求。另一家机构则在核心系统升级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披露仍显不足。董希淼博士建议,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数字金融发展战略,避免盲目跟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专家指出,未来金融机构的竞争核心将回归到技术研发实力上。只有持续加强底层技术自主创新,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机。这需要行业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