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4-28
近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机器人盛事——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拉开帷幕,吸引了全国百余家企业的参与。这场赛事汇聚了150余款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选手",在竞速跑、越野跑、足球比赛等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
自去年宇树科技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引发市场关注,在一二级市场的热度更是居高不下。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的举办,更将这一行业的讨论度推向新高度。然而,在这些赛事活动背后,也逐渐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这些看似能跑善跳的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行业当前究竟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又该如何看待其中的技术进步与市场泡沫之间的关系?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运动会等场合展示其能力,实际上是对硬件性能、运动控制算法等多个维度的全面检验。这些赛事不仅为技术突破提供了验证平台,也为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目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探索阶段,距离真正的产业化落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一位长期关注具身智能的投资人分享了他对行业发展的看法:"我们应该正面看待这些比赛的意义。就像19世纪汽车行业的早期赛事一样,当时的汽车技术并不成熟,外界质疑声不断,但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和探索,整个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在商业化路径方面,开源证券认为,我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和丰富的场景验证经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工业应用场景中,已有部分机器人开始尝试"上岗实训"。
然而,多位专家也强调,当前行业仍需聚焦于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未来3至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家庭服务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但真正的大规模普及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这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也需要社会对新技术的包容与支持。
总的来说,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业内人士普遍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冷静,脚踏实地地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