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4-25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持续优化
通过分析上市银行年报可以发现,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普惠金融的本质目标在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使更多人群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型的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
业内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并持续投入资源推进实施。通过数字化手段,金融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实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双提升。
近年来,众多银行在年报中展示了其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例如,建设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建行惠懂你"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浙商银行则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发数字化金融产品,重点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A 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革新。常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体系,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重点课题。近年来,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累计为85.5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支持。北京银行也建立了高效的银政对接机制,确保金融政策精准落地。
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监管要求金融机构继续加大首贷、续贷支持力度,优化贷款结构,科学确定利率水平,更好满足诚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