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7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重要变革。多家头部基金管理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推出创新型收费模式产品。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规模导向向收益导向的重大转型。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基于持有期的浮动管理费率制度。投资者在持有基金达到一定期限后,根据基金实际收益情况决定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具体而言,如果基金收益与同期业绩基准持平,则收取标准费率;若显著跑赢,则可提升费率档次;反之则降低收费标准。
这种收费机制的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它打破了以往基金管理人"旱涝保收"的局面,将管理人的收入与其投资能力紧密挂钩。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合理的持有期要求,可以有效防止投资者频繁申赎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多家基金公司已开始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嘉实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模式的推出体现了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有助于实现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高度绑定。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既能够激励投资管理人不断提升投研能力,也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收益共享机制。
作为业内较早探索浮动费率模式的先行者,东方红资产管理已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现有15只采用浮动管理费率的产品,总规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新的费率体系强化了业绩基准的"锚定"作用,建立了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种新型收费模式将推动行业发生积极变化:对投资者而言,有助于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的难题;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倒逼其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从市场层面看,有利于抑制短期投机行为,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市场稳定性。
根据《方案》要求,在未来一年内,各主要基金管理公司需将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发行数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试行期结束后,监管部门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完善。
展望未来,随着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公募基金行业将朝着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强化风险管控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也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稳定优质资金,支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如监管部门所强调的,要努力构建"收益增长-资金流入-市场稳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