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3
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全球领先的超导磁体供应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申请已正式获得受理。
据统计,截至当前,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今年合计受理13单企业首发上市申请。这些企业大多属于科技创新领域,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科技行业,彰显出我国在创新领域的强劲势头。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指出,这反映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积极预期和对政策支持的积极响应。一方面,资本市场持续优化"硬科技"企业上市环境,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只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能够顺利上市,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年内13家拟IPO企业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家、新能源汽车产业3家、新能源产业1家、新材料产业2家、生物产业2家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3家。其中8家企业属于专精特新类别,占比超过60%,充分体现了这些企业的科技含量。
以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专注于射频和模拟领域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其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在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下,企业充分认识到A股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企业普遍预期到资本市场的高效融资机制,并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成长性获得合理估值。同时,企业也期待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链整合。
董忠云表示,随着更多"硬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科技板块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关注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例如,2月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3月证监会党委会议也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创造条件。
这些政策信号释放出明确的导向:未来将有更多"硬科技"企业加速进入资本市场。董忠云建议从三个方面助力科技企业发展:优化融资机制,适当放宽对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在盈利和研发方面的考核要求,简化核心技术企业的上市流程;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重点配置科技板块,同时推广科创债等创新工具;完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推动市场建立科学的估值模型,提升科技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