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4-24
4月的中国制造业传来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50千克级氢能源无人机成功实现30小时跨昼夜飞行、"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达成100%国产化里程碑、配备智能电控系统的200吨挖掘机顺利下线、全球领先的FPSO平台"P-80"在烟台交付……这些突破展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深市上市公司的积极贡献。从核电到航空,从海洋工程到工程机械,这些行业标杆企业正在用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与科技的硬实力。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华龙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上实现了全面自主可控。中国广核集团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为这一重要战略装备的批量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登陆深交所后,公司募集资金重点用于阳江、防城港等核电项目,有力支持了"华龙一号"技术路线的成熟和完善。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集集团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其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和"蓝鲸2号"超深水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达到3658米,代表了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2023年,公司成功获得多个FPSO船体总包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高端海工装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航空制造领域传来好消息:中航成飞正式在深交所上市,标志着这家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中航成飞近年来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亮点频现。柳工股份通过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智慧工厂建设和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推动产品向"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化、无人化、共享化"方向升级。公司每年保持两位数的研发投入增长,确保技术领先优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资本市场提供的有力支持。通过资产重组、首发上市、再融资等多种渠道,一批"国之重器"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所需的资本要素保障。未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